7月至8月上旬,政策糧拍賣疊加谷物替代,國內玉米市場整體呈現供強需弱格局,現貨市場錦州港玉米平艙價從2500元/噸跌至2320元/噸。而8月中旬以來,玉米現貨價格止跌企穩。截至8月23日,錦州港玉米平艙價為2350元/噸。
7月USDA供需報告顯示,2024/2025年度全球玉米期末庫存預估環比、同比均呈增加趨勢。雖然2024/2025年度美玉米期末庫存預估環比下調,且低于預期,但整體仍處于2020/2021年度以來的最高水平。目前,美國新作玉米生長良好,截至8月18日,優良率為67%,高于上年同期8個百分點,也高于5年均值6.4個百分點。另外,上周Pro Farmer作物巡查團的數據顯示,美玉米產量料為149.79億蒲式耳,低于USDA預估的151.47億蒲式耳,但仍為美玉米產量的第四紀錄高位,CBOT玉米期價承壓。
國內市場上,中短期來看,政策糧源投放節奏放緩、小麥替代意愿減弱、南北方港口玉米庫存下降,預計在新糧大量上市前,國內供應階段性趨緊。截至8月23日,山東地區小麥和玉米價差為150元/噸,較7月初明顯擴大。受此影響,華北地區小麥替代效應減弱,玉米飼用需求回升。中國糧油商務網的監測數據顯示,截至2024年第33個周末,南北港口玉米庫存量為225.1萬噸,環比下降15.66%,但同比增加29.52%;廣州港口谷物庫存量為191.8萬噸,環比下降6.07%。
長期來看,雖然本年度我國玉米供應缺口仍在,但國產替代品和進口替代品貨源充足,價格將體現種植成本+替代品定價邏輯。具體來看,國內新作產量穩中有增,且新作種植成本同比下降。國家糧油信息中心8月報告顯示,2024/2025年度玉米產量預計為2.92億噸,同比增加316萬噸;新作種植成本折港價在2100元/噸左右。進口方面,進口替代品具有價格優勢,進口有利可圖。中國糧油商務網的數據顯示,截至8月22日,國內進口玉米到港成本(配額內)在1960~2040元/噸,蛇口港成交價為2420元/噸。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,2024年1—7月,我國累計進口玉米、高粱、大麥、小麥、木薯干3893.18萬噸,同比增加10.4%。
下游消費方面,中國飼料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,4月全國工業飼料產量為2460萬噸,5—7月產量環比持續回升。其中,7月單月,全國工業飼料產量為2650萬噸,較4月增加7.7%。另外,隨著華北地區小麥和玉米價差的擴大,飼料企業用小麥替代玉米的意愿減弱,玉米用量占比提升。7月,配合飼料中玉米用量占比為32%,同比上漲0.4個百分點。預計未來幾個月,飼料需求繼續回暖。
從中大豬存欄量來看,7月,中大豬存欄量同比下降7.2%,但環比上升1%,連續兩個月環比增長。從新生仔豬數量來看,2—7月仔豬出生數量同比減少6.8%,但最近兩個月連續回升,6月環比增加3.5%,7月環比增加1.8%。飼料環比需求隨之增加。
深加工方面,裝置季節性檢修基本結束,淀粉行業開工率在第28周達到低點55.48%后回升。截至8月24日,周度開工率為58.12%。隨著“雙節”消費旺季的臨近,淀粉行業開機率有望進一步回升。
綜上所述,長期來看,我國玉米市場供應寬松,價格重心將逐步下移,但在新糧大量上市前,供應可能階段性緊張,疊加下游飼料消費和深加工開工率回升,玉米價格預計偏強運行。
來源:期貨日報